
世界標準日 | 一起來了解關于“標準”的基礎知識
發布時間:2020-10-28 來源: 瀏覽:1074次
標準,是我們經常聽到和看到的一個詞語,它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可是廣大消費者甚至一部分生產企業對它仍然一知半解。你對“標準”的了解有多少呢?
每年的10月14日——世界標準日
一、世界標準日是怎么來的呢?
世界標準日(World Standards Day),也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成立紀念日,這個國際節日是獻給全世界成千上萬從事標準化工作的志愿者的禮物。
10月14日這一天被選定為世界標準日的原因是,1946年10月14日至26日,來自25個國家的代表會聚倫敦開會并決定創建一個“旨在促進工業標準的國際間協調和統一”的新國際組織——ISO(ISO于1947年正式開始運作)。
歷年來每一屆世界標準日都被賦予了一個主題,今年10月14日是第51屆世界標準日。主題是:標準保護地球。
二、標準是什么?
《 ISO/IEC指南2:2004》對標準的定義:經公認機構一致同意指定并批準的文件;它規定活動或活動結果的供通用或重復使用的規則、指南或特性,旨在在一定范圍內獲得最佳程序。標準應基于經過整理的科學、技術和經驗的結果,并且旨在促進最佳公眾利益。
《TBT協定》附件1第2款對標準的定義是:經公認機構批準的、規定非強制執行的、供通用或重復使用的產品或相關工藝和生產方法的準則、指南或特性的文件。該文件還可包括或專門關于適用于產品、工藝或生產方法的專門術語、符號、包裝、標志或標簽要求。
三、標準分類
按標準制定的主體來分,標準可分為國際標準、區域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 。
國際標準: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電信聯盟(ITU)所制定的標準,以及國際標準化組織確認并公布的其他國際組織制定的標準。國際標準在世界范圍內統一使用。
區域標準:指由區域標準化組織或區域標準組織通過并公開發布的標準。
國家標準: 國家標準是指由國家標準機構通過并公開發布的標準。
我國國家標準的代號由大寫漢字拼音字母構成,強制性國家標準代號為“GB”,推薦性國家標準的代號為“GB/T”。國家標準的編號由國家標準的代號、標準發布順序號和標準發布年代號(四位數)組成。
行業標準: 行業標準是指由行業組織通過并公開發布的標準。
沒有國家標準而又需在全國某個行業范圍內統一的技術標準,由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并報國務院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備案,稱之為行業標準。
行業標準代號由漢字拼音大寫字母組成。行業標準的編號由行業標準代號、標準發布順序及標準發布年代號(四位數)組成。
地方標準: 地方標準是在國家的某個地區通過并公開發布的標準。
我國的地方標準是指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公開發的標準。根據我國現行《標準化法》的規定,對沒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統一的工業產品安全、衛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標準。
地方標準的代號由漢字“地方標準”大字拼音“DB”加上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政區劃代碼的前兩位數字組成。加上斜線T為推薦性地方標準;不加斜線T為強制性地方標準。
企業標準:企業標準是由企業制定并由企業法人代表或其授權人批準、發布的標準。
企業標準與國家標準的區別:企業標準是企業獨占的無形資產;企業標準如何制定完全由企業自己決定;企業標準采取什么形式、規定什么內容,以及標準制定的時機等,完全依據企業本身需要及市場需求,由企業自己決定。
企業標準的代號由漢字“企”大寫拼音字母“Q”加斜線再加企業代號組成,企業代號可用大寫拼音字母或阿拉數字或兩者兼用所組成。企業代號按中央所屬企業和地方企業分別由國務院有關行政主管部門或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標準化行政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有關行政主管部門加以規定。示例:Q/。
企業標準的編號由企業標準代號、標準發布順序號和標準發布年代號(四位數)組成。
四、目前重要的國際標準化組織有哪些?
1、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最權威標準化機構。它是非政府性的,由各國標準化團體(ISO成員團體)組成的世界性聯合會,它成立于1947年,其宗旨是全球范圍內促進標準化工作的發展,以利于國際資源的交流和合理配置,擴大各國在知識、科學、技術和經濟領域的合作,其主要活動是制定國際標準。制定國際標準的工作通常由ISO的技術委員會完成,各成員團體若對某技術委員會確立的項目感光趣,均有權參加該委員會的工作的。與ISO保持聯系的各國際組織(官方的或非方的)也可參加有關工作。此外,ISO還負責協調世界范圍內的標準化工作,組織各成員國和技術委員會進行情報交流,并和其他國際性組織如WTO、UN等保持聯系和合作,共同研究感興趣的有關標準化問題。在電工技術標準化方面,ISO與IEC保持密切合作關系。
2、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成立于1906年,是世界上最早的國際性標準化機構。其宗旨是促進電氣、電子工程領域中標準化及有關方面問題的國際合作。IEC的工作領域包括電工領域各個方面,如電力、電氣、電子工程領域中標準化及有關方面問題的國際合作。IEC的工作領域包括電工領域各個方面,如電力、電子、電訊和原子能方面的電工技術等。IEC理事會下設執行委員會和合格評定局。執行委員會負責管理技術委員會(TC)和技術咨詢委員會。合格評定局管理各認證委員會。
3、國際電信聯盟 (ITU) 是聯合國專門機構之一,主管信息通信技術事務,由無線電通信、標準化和發展三大核心部門組成。它是電信界最權威的標準制訂機構,其成員包括191個成員國和700多個部門成員及部門準成員,其前身為根據1865年簽訂的《國際電報公約》成立的國際電報聯盟和1906年由德、英、法、美和日本等27個國家在柏林簽訂的《國際無線電公約》。1932年,70多個國家的代表在馬德里開會,決定把兩個公約合并為《國際電信公約》并將國際電報聯盟改名為國際電信聯盟。1934年1月1日新公約生效,該聯盟正式成立。
五、目前重要的區域性標準化組織有哪些?
區域性標準化組織有的是政府性的,有的是非政府性的,其主要職能是制定、發布和協調該地區的標準。目前比較有影響的區域標準化組織主要有:
歐洲標準化委員會(CEN);歐洲電工標準化委員會(CENELEC);歐洲電信標準學會(ETSI);歐洲廣播聯盟(EBU);計量與認證委員會(EASC)、太平洋地區標準會議(PASC)、亞洲大洋洲開放系統互聯研討會(AOW);亞洲電子數據交換理事會(ASEB)、亞洲標準咨詢委員會(ASAC)、東盟標準與質量咨詢委員會(ACCSQ)、泛美標準委員會(COPANT)、非洲地區標準化組織(ARSO)、阿拉伯標準化與計量組織(ASMO)等。
六、標準化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
1、標準化是國際貿易的一個出色的推動器,它對貿易有重要的協調和促進作用。標準的一個重要職能就是協調,只有通過協調標準,取代那些雜亂無章的規定,才能使之成為簡化貿易的有效手段并促進貿易的發展。
2、技術標準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用來消除貿易的技術壁壘,又可以用來筑起新的技術貿易壁壘。在國際貿易中,標準是進行仲裁的依據。國際貿易中買賣雙方在技術上的糾紛一般可以以標準為交貨和驗收的依據,按買賣雙方協商同意的標準或按國際標準進行檢驗。